NEWS
更新时间:2022-08-05 07:57:15 浏览: 次
摄生的秘籍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才智,则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有必要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顺应四季变化去考虑饮食的合理分配,以确保人体在不同的时节中罗致必需的营养素,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真实起到摄生长命祛病的目的。
夏天饮食宜养阳气
所谓阳气,泛指人体动能活动。中国传统医学以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说,阳气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能够使人身体健康,体质健壮,增强抵抗才能,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那么在夏天原本阳气亢盛的时节,为什么还要注意保养人体之阳气呢?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底子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春夏的特点是生发蓬勃,其性属阳。秋冬的特点是平静凝敛,其性属阴。阴阳本是对立的统一,四时交替,寒暑来往是阴阳消长的反映,一起也是阴阳互根的体现。
正如医学家张景岳所说:“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这便是说夏天进行饮食摄生有必要长于掌握人体的气血阴阳的偏胜偏衰,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配以不同的饮食。
例如,阳虚之人,其病每于春夏稍愈,秋冬加剧,调理有必要于盛夏阳旺之时,即予以培补,至秋冬才或许减轻症状或减少复发。笔者也曾于夏天三伏天用中药白芷、细辛、白芥子、桂枝研细末贴敷背俞膏肓穴、定喘穴医治老年性缓慢支气管炎、肺气肿获满足作用。如能配合内服培补脾肾方药,作用更佳。
因为“养阳”的意义包括养肾阳之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故古人春夏养阳要注意“从其根”,方能真实到达夏养阳的目的。
推而广之,凡缓慢的阳虚类体质的人,如能采用这种“冬病夏养”的办法,于春夏之际,给予恰当的食物,如韭菜、芥菜、葱、虾、麻雀肉、蛋类、肉类、辣椒、姜等。
也可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生果,或许用养阳的药物来调治和保养,往往能收到很好的作用。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以葱、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和而食。”《寿世保元》中亦说:“夏天伏阴在内,暖食尤宜”。
上述辛辣之菜及生果可谓是夏天养阳的佳蔬良药。当然,如属阳旺之体,就不能再用过多温热之品以火上加油,相反则宜用寒凉甘润之品以壮水制火,使其阳平。
总归,夏天养阳亦要因人具体对待,真实到达借夏天阳旺来扶植秋冬之缺乏。
咳喘冬病应夏养
咳喘病在寒冬时节简单发病或病况简单加剧,我国传统医学统称为“冬病”。“冬病”的底子在于寒邪强盛和阳气亏本,在酷热的夏天采取各种相应的防治办法,以减少咳嗽、咳痰、气喘的产生和发展。在夏天三伏时令,阳气强盛,阴寒之气顿消,这便是前人所说的“春吸养阳”的道理。
在此时节医治“冬病”,其一能够乘伏天阳气旺盛之势,祛除体内沉痼之寒邪宿疾;其二能够有助于亏本阳气的培补;其三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到达防备冬病的发生或完全根除病根然后治愈疾病的目的。“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因而中医药防治咳嗽气喘,对温补肾阳尤为注重,而穴道敷贴为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而在伏季暑热环境下施治,又具有温补阳气,透里表面,健壮人体正气的作用,因而具有作用显著、苦楚少、副作用小的长处,对重复发生的咳嗽,气喘疾病,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疗法。
什么是阳气
首要,阳气是生命的底子。
阳气是受于爸爸妈妈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它具有温养全身安排、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削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才能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缺乏。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步亏耗。
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摄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成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摄生有必要养阳。但善摄生者,又有必要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